部落客的足跡

Watch TV on Computer u 一個擁有4000個頻道+十幾國語言的電腦電視網 一次付費=永久收看

2011年10月11日 星期二

投資不盲目、擇熟悉領域 動盪中持盈保泰

文/蕭燕翔 日期:2011/10/11
寶 萊塢電影「三個傻瓜」讓人驚艷印度市場的軟實力,今年7月首度挑起操盤大樑的台新印度基金經理人徐啟葳表示,著眼於長期經濟發展,印度政府決議自2012 年投入1兆美元,大興境內基礎建設,要讓全球除了感受印度在高科技、文化軟體及服務業的輸出實力外,工業發展也要急起直追,預估最快2013年經濟成長率 將超越中國,成為全球成長率最快的主要經濟體。
研究操盤累計近十年資歷的徐啟葳,研究生涯是以原物料起家,他表示,因衍生性金融工具變多了、傳統經濟週期循環縮短了,對現今經理人的挑戰性更勝以往,不過,對他而言,長期堅持「寧可錯過獲利、也不盲目投資」的投資哲學,才是在經濟亂世持盈保泰的關鍵。
以下是徐啟葳接受專訪內容:
1.記者問(以下簡稱問):相較於其他金磚國家,印度市場有何特色?
徐啟葳答(以下簡稱答):近年受到矚目的金磚四國各具不同特色,如俄羅斯及巴西市場的重點就是石油或原物料,而中國及印度雖然都以人為主,但中國歷經2003-2005年的大建設後,擁有堅實的製造業及基礎建設,也能吸引外資協助境內的經濟發展。
印度的發展比較特別,是從農業直接跳到服務業,但中間工業這塊就很缺,基礎建設也不足,但這幾年印度政府意識到沒有基礎工業的成長會受限,也沒有辦 法把人力的優勢導入,開始回頭去做基礎建設,2012年啟動的十二五計畫,預計要投入1兆美元建設,並給予協助造橋鋪路的企業稅負優惠。
我認為,印度只要基礎建設完成了,就有機會走一條類似中國的發展之路。不過相較於中國這幾年要轉型高附加價值的服務業或科技業,印度這方面已有不錯的基礎,未來只要工業跟上,加上印度社會溝通是以英文為主,就更有條件吸引外資,發展可能會比中國更順利。
雖然目前印度經濟總值約當於十年前的中國,但要追上目前中國的水準,可能不需要十年;再以經濟成長率來看,摩根士丹利的報告也預期,因印度市場新增勞動力比中國多出6倍,最快2013年就會取代中國,成為全球成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。
而中國及印度目前人均所得的基期都還很低,但因為人口眾多,只要每人平均所得突破1千美元,很多東西的需求就會有爆發性成長。印度國民所得2010 年突破1,200美元,但如果以PPP(購買力平價)角度來看,則超過3,500美元,如果提高到5千美元的時候,除了食以外的循環性需求,如汽車市場成 長就值得期待。
我們認為印度市場特色不脫「人、消費、內需」等三大主軸,從印度經濟組成成分來看,內需大概佔其中六成,出口佔比低於兩成,且出口又以高附加價值的產業為主,此波受歐美經濟復甦趨緩甚至衰退的的影響也會比較小。
2.問:印度今年9月還持續升息,原因為何?如何觀察後續貨幣政策及股市走向?
答:印度自2010年3月已經連續12度升息,主要就是為了壓抑通膨,8月WPI(躉售物價指數)還有9.78%,如果以CPI(消費者物價指數)來看還會更高,相對於印度央行升息後利率才8.25%,目前印度仍處實質負利率。
不過,通膨的問題應該已經接近尾聲,一方面因為7、8月物價多少受燃油價格放寬浮動區間影響,另方面印度今年降雨比往年多了4%,農產豐收,除了可以支應內需市場外,還有餘力可以供應外銷,因此油價及糧價持續推高的動能都已經趨緩。
而且去年物價是從第四季開始起漲,並在今年1、2月見到高點,如果以年增率(YoY)的基期角度,今年第四季的通膨增幅會降的很快,只要通膨不再是個問題,央行就有機會停止升息,甚至考量歐美經濟欠佳,還有機會轉向降息。
目前市場預期,印度央行年底前最多只剩一碼的升息空間,但即使再升息一碼,
對股市的影響已經不大了,先前受到緊縮政策壓抑的金融、地產及製造業,只要把這負面因子抽離,每年光靠7-8%的經濟成長,獲利增長就有不錯的動能。
即使連續的緊縮政策,今年印度經濟成長率仍有7-8%,且現階段印度股市P/E(本益比)、P/B(股價淨值比)都低於五年均值,有機會是長期的相 對底部;另外,根據統計,過去十年來印度股市第四季上漲的機會至少有六成,12月上漲機率甚至達到100%,主要就是因為印度人口60%屬於農民,農民們 要等到秋收後,才有錢買車、買牽引機,甚至買黃金準備結婚,加上雨季也在9月、10月結束,10月底又逢印度新年的排燈節,因此第四季就是印度內需消費的 超級旺季,這也是我們會趁此波全球股市修正的機會,進場加碼提早卡位的原因。
3.問:早期的研究生涯與實際操盤有何不同,兩者有沒有異同及互補之處?
答: 我先前在台股研究是以原物料起家,以往觀察原物料,都是從終端的消費力回推,確認後續漲勢的延續力,譬如紡織服飾業需求很好,就會立刻聯想到與化纖相關的 塑化產業,去年後半段就是如此,先從棉花價格飆漲,紡織需求熱絡,最後才漲到塑化。鋼鐵業也是如此,汽車賣得好,冷軋鋼等零組件需求才會起來。
我們現在基金的投資是以消費產業為主,這剛好可以銜接研究生涯累積的基礎,再利用終端需求跟上游原物料報價的雙向Check,可以更確定消費市場的供需。
不過,相較於以往研究單一產業,產業不好的時候就可以放著,但是進入Buy Side實際操盤以後,因為投資的範圍擴大到一個國家,隨時都可能會有新的產業輪動,經理人要在有限的時間內,盡可能以最快的時間掌握主流趨勢,而且績效 不僅要跟Benchmark比較,還得跟同業競爭,步調會比Sell Side快上很多,經理人都得學會用經驗在每天爆炸性的資訊中,進行篩選,過濾出特定公司在特定產業最具可讀性的報告,像是DB的原物料、高盛的原油、花 旗的總經等。
而也因為投資研究的範圍從單一產業擴大到一個國家,還得去了解該地區的總經、政策、習俗、淡旺季等,要考慮的面向更多,挑戰自然也更大。
4.問:傳統經濟學近年面臨極大挑戰,現在經濟環境對經理人最大的挑戰為何?
答:現在的經濟環境與傳統經濟學理論的背景確實差很多。一方面多了很多金融商品,如黃金投資除了現貨,還有黃金期貨、ETF的產生,因應這些金融商 品,經理人就得去建立黃金的實體部位,創造非實體經濟的需求;也因為衍生性金融商品高槓桿的特色,讓各個市場的資金沒有多這麼多,但價格波動卻更甚以往, 且相互牽動性增加,以前原油單日漲跌1、2美元,就算是不小的波動,現在可能要暴漲暴跌5、6美元才會有感覺。
另外,因為新興國家的崛起,從原物料的角度來看,循環週期也變短了。以往塑化、鋼鐵每次循環週期就是七到八年,但05年中國為首的新興國家興起,讓 本來將修正的周期該降不降,一直到07年才崩盤。也因為大家習以為常的完整循環,被新興國家破壞了,現在可能一、二年就一次循環,結構也跟以往不同,挑戰 更大。
當然,歷經金融海嘯的教訓,過度高槓桿的連動商品,已不被主流市場接受,經理人也會更為謹慎,但是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避免,區域連動也勢必會更為緊 密,就像我們投資的印度市場,明知道有些公司產品全數內銷,不致於馬上受到歐美經濟風暴影響,但是全球股市一跌,這些公司股價還是會跟著跌,也因應全球化 的趨勢,經理人要參考的指標就更多、且得更宏觀,考慮的面向也要更多元。
5.問:您有沒有慣用的指標,用以判斷全球股市的多空轉折?
答:我最常用來判斷全球經濟轉折的指標,主要就是美國的ISM製造業指數,這個指標與全球股市幾乎算是同步指標,只要是多頭、ISM就會高於50,如果是空頭肯定就跌破50。
這也是我對這波全球股災相對沒那麼悲觀的原因。本來市場預期美國8月ISM會跌破50,但最後公布仍在擴張的分野以上,除非未來還有更多的數據顯示 經濟已出現轉折,否則股市的波動應該只是反映基期問題,特別是先前歷經2008年的大幅衰退,2009年反彈幅度當然很大,但是經過了2009年的成 長,2010年繼續成長的力道就會比較小,股市多空力道也會拉鋸,不會像是先前單方向的上漲。
除了經濟面,資金面看的就是Libor(倫敦同業拆借利率),如果Libor一路攀高,代表市場的資金面出了問題,股市也會往下修正。
6.問:您自己有沒有特別欣賞的投資大師?對您的投資有何具體影響?
答:投資市場推崇的投資大師不外乎巴菲特、彼得‧林區或羅傑斯,他們每個人帶給我的啟示都不同。像是巴菲特、彼得‧林區都喜歡在日常生活發現投資機 會,彼得‧林區就曾提過,因為常看老婆到一家女裝店去買衣服,他就會問老婆為何偏愛這家女裝店,再去研究這家女裝店成功的點在哪?並搭配負債比等財務數據 檢視,就可以決定是否投資這家女裝公司。
我自己也喜歡在生活中發現一些新的投資趨勢。像我平常很喜歡逛像Mobile01等3C網站,蒐集一些資訊,當時我就發現產品已經在市場消沉一段時 間的摩托羅拉(MOTO),推出的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在玩家網站評價不錯,只是不像韓系手機會行銷包裝又重外觀,給人印象還停留在「黑黑重重」的早期產 品上,但是因為產品技術及品質都有一定口碑,當時我就想,MOTO或許有起死回生機會,加上後來蘋果及宏達電的專利訴訟中,如MOTO、RIM這些掌握不 少專利的公司,就更有想像題材。
而羅傑斯則喜歡藉由旅行,親身了解各地狀況;我2001年退伍就有機會去北京,當時就發現北京整個城市都在建設,嗅得出開始起飛;05年我去看上海也發現整個城市和印象中的不一樣了,對我來說,旅行可以看得出整個城市的進展及變化,對我的投資也蠻重要的。
7.問:您自己有沒有特別的投資座右銘?
答:以前看台股的時候,很多人會報你內線,但是只要是別人報的牌,幾乎都是漲的時候抱不住,跌的時候又不知道要賣,結果都很淒慘,後來我也慢慢領 悟,與其投資自己不懂的,不如專注自己熟悉的原物料本業;像是09年3月我就把追蹤的所有原物料股調升到買進,那波就連台塑集團的報酬率都有2、3倍。
投資自己熟悉的股票,雖然不見得可以預期股價什麼時候會起漲,但是趨勢掌握到了,報酬率就很可觀,而且長期持有也會比較有信心,跌的時候也不會慌,甚至可以趁超跌的時候多買一點。
我常常告訴自己,「在樂觀的時候謹慎、悲觀的時候冷靜」,「寧可錯過獲利、不要盲目投資」,要投資就要找自己熟的,面對不確定的動盪才能撐得住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