部落客的足跡

Watch TV on Computer u 一個擁有4000個頻道+十幾國語言的電腦電視網 一次付費=永久收看

2011年6月15日 星期三

比薪水,她比一半以上的同事低;但比財富,她可是同事稱羨的小富婆

▲只有五專學歷的梁如婷,靠著理財好習慣,讓她成功向錢走! ▲只有五專學歷的梁如婷,靠著理財好習慣,讓她成功向錢走!(攝影者.張鎧乙)
比薪水,她比一半以上的同事低;但比財富,她可是同事稱羨的小富婆。能夠如此,全靠她17歲就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。
小檔案_梁如婷 
出生:1979
學歷:五專畢業
經歷:電台小妹、圖書館管理員
現職:傳播公司內勤職員


被同事視為「怪咖」的梁如婷,今年不到30歲。她,晚上不愛跟同事唱KTV,卻常在中午邀同事陪她「逛」銀行,問基金;她嫌7萬元的名牌包貴,買1張7萬元的華碩股票卻覺得超便宜。
8年前,梁如婷只是電台打工小妹,卻兼兩份差,每月只賺9,000元,竟可以存3,000元。靠著不斷存錢、投資,去年她已存到1棟房子加上100多萬元存款,還計畫7年內晉身千萬富翁。
換做他人,大都放棄理財,但梁如婷卻堅持:錢再少也要理財,因為「不想老了以後,還像爸媽過得那麼辛苦!」

賺錢存錢同步做》兼差增加收入 記帳把錢留住
原來,她從小家裡經濟並不寬裕,一直是租房子,北上念五專的生活費和學費,家裡只能部分負擔,剩下的要自己想辦法籌。梁如婷從學校布告欄找到工讀機會,在學校附近的廣播電台當接線生,時薪100元,下課後從6點做到10點半,一天有450元,剛好夠梁如婷生活支用。
由於商專一年級就教記帳,而老師一再叫大家學好記帳,因為「記帳,錢才不會亂花,才能再拿去『錢滾錢』致富。」梁如婷被「錢滾錢」一詞吸引,問老師,才知道「錢滾錢」是指投資,可以加速累積財富。不過,在有錢投資之前,必須先「存錢」,做投資才安全。
於是,梁如婷專一就開始記帳,有時帳戶沒有結餘,很懊惱。她自認已經算節儉,卻還存不下錢,經過分析評估,發現還要再兼一份差,才能讓自己有存錢的 實力。但是,除了上課、到電台打工,只剩周末有時間,這位「隨時想著如何賺錢」的女學生,決定到附近的圖書館兼差,負責整理書庫、上架、補書。

這個決定,讓她沒了假日,但她卻滿意的說:「每次走進圖書館都很開心,因為有書看,夏天有冷氣,省水電還有收入!」這份一舉多得的工作,讓她從念五 專一直做到現在,時薪從最低的70元一路加到頂,目前為95元,看起來收入不高,但周末兩天只做10小時,1個月也有近3,000元。當時,加上電台打工 收入,「1個月賺9,000元,扣掉必存的3,000元,剩下的用來生活,綽綽有餘。」
為什麼梁如婷是存3,000元?「因為這是定期定額投資基金的最低門檻!」她說。她從1997年初投入富達北歐,2年後贖回時嚇了一跳,帳上竟有8萬多元,獲利率逾20%,「這個儲蓄方式,效果太好了。」梁如婷回憶。

設定目標錢滾錢》看書做筆記、問同學 挑高股息股投資
梁如婷一畢業,在電台從打工小妹升為正式員工,月領2萬5,000元,定期定額繼續做,增加的收入貼補家用,2001年時存到了10萬元。2003 年初,她在圖書館調取一本借閱率很高的書時,書封面上的一句話讓她大受吸引——「不被這本書所激勵的人,現在與未來都會是永遠貧窮的人。」
《經濟蕭條中:7年賺到15,000,000》,這本書雄踞歐洲財經暢銷書排行榜達130周,由德國知名的金錢教練柏竇‧薛佛(Bodo Schafer)撰寫。梁如婷好不容易借到書後,猛做筆記,「原來自己存錢太少,也不得法。」梁如婷說。她雖然想致富,但過去都沒有設具體目標,存錢效率 不夠高、也沒有方法。所以她先立下了第1個理財目標:接下來的5年要存到100萬元,做為自己30歲的生日禮物。
目標雖然漂亮,但是,月薪只有2萬5,000元、帳戶只有10萬元存款,要怎麼做才能累積到百萬元?「繼續存錢,準備投資股票。」梁如婷當時想。準備投資的方式有二,一是善用兼差工作的資源——圖書館看書,另一就是常去「吵」很要好的兩位同學。

那兩個要好的同學,分別在銀行、會計師事務所上班,成了她最重要的理財人脈,她三天兩頭就會向他們打聽上市公司的營運,交換投資想法,「像公開資訊觀測站,就是他們介紹我去看的。」梁如婷說。
用股票「錢滾錢」有風險,她因為薪水不高,剛開始只能挑股價40元以下的股票投資,同學建議她選高股息股票,因為這樣的公司既會賺錢(有獲利才能配息),又會照顧股東(配息比同業高)。

獲利求穩不貪多》投資台股不聽明牌 賺15%就入袋
周遭許多同事也做股票,但大都靠消息或聽明牌,而且多是在股市大好時進場、大跌時出場;梁如婷則透過自己的理財人脈,挑選好股票分批買進,達到預設15%左右的獲利就分批出場。
像去年初,她研究面板股,注意到先前跌深至8元以下的華映,因有大同加碼的利多,再跟同學討論產業與公司前景後,她從1、2月分批買進,到年底漲幅超過20%,便分批出場,「賺到10萬元,比我領的年終獎金多很多!」
年輕股票族,大都很積極,15%的獲利很難滿足他們。但梁如婷說:「台股,15%的獲利並不算高,但我只要每次都把15%賺到手,就好。不貪,投資大師不都這麼做?」

持續省錢不鬆懈》每季整理資產報表 搞清楚金錢流向
每天要上班、兼差、勤讀大師心法的梁如婷,擠出時間登錄記帳本後,竟還有力氣再在自己設計的投資紀錄表上,填寫買賣股票的價格、成本,同時計算報酬率等。每一季,她再結算這兩份資料,做一份個人資產的「合併報表」,因為「對自己的金錢流向一定要一清二楚」。
結算梁如婷過去8年的理財成績單,收入增加60%,但個人資產卻增加了20倍。她最得意的,不是自己的資產增加,而是不管物價怎麼漲,她每月花在飲食、交通的生活費,始終維持在1萬元以內。


其實,梁如婷在工作第2年後跳槽,月薪逐年增加,但她每次加薪,都是想著如何增加存錢比重,而不是花用。「其他花費都能減,每月儲蓄和投資的錢只能增。」梁如婷說,目前存錢比重就高達6成。
梁如婷的每月支出卡得很緊,接下來,房貸即將進入本利攤還期,房貸占總支出會增加到40%以上,但她存錢的比重只肯降一點點,每月仍維持在45%左右。為了降低房貸比重,她決定賣掉部分獲利的股票,先還掉部分房貸本金,生活費仍維持1個月約1萬元的預算。
遇到每年要繳1萬6,000元的保險費時,她也是用賣股票的方式來支付。保險,也讓梁如婷體認到「早理財」的好處,學生時期媽媽替她買的儲蓄險,1年6,000元的保費,兩母女接力繳了12年,再過8年,她就可以領回10多萬元。
即使,梁如婷加薪後並算進兼差的總收入,恐怕還輸給剛進社會的MBA,但她所擁有的資產,卻比7成同年齡的人要多。去年,梁如婷達成她第1個理財目標,而且還超過預設的金額,她覺得很有成就感。
月薪增加 要存更多錢
月薪增加 要存更多錢
今年,她設定了第2個目標:7年內,資產要累積到1,000萬元,「應該可以達成!」梁如婷的信心,來自每個周六、周日,她都會回到圖書館這激勵她理財的原點,7年後,她將成為這個圖書館首位千萬富翁級的「工讀生」!
【延伸閱讀】梁如婷累積財富過程1997:理財覺醒--開始投資基金,每月定期定額6000元
2001:第1桶金--累積到10萬元
2003:再接再厲--除10萬元外,繼續投資基金與股票每月1萬6,000元
2004:持續獲利--基金和股票資產約50萬元
2006:購買房產--扣除買屋的頭期款及裝潢費,手邊基金與股票資產還有約80萬元
2008:滾大財富--扣除房貸負債,基金、股票和房子淨資產逾200萬元

【延伸閱讀】吸收知識2撇步
1.圖書館是最佳的理財研究室,看過後若覺得很精彩和實用,就借回家做筆記,想法會更明確,也更有動力執行。
2.搭火車通勤時,拿出隨身的理財書看。

【延伸閱讀】他的成就,讓她決心效法約 翰‧坦伯頓(John Templeton)是華爾街一位傳奇投資大師,也是梁如婷效法的對象,目標要學坦伯頓的儲蓄。她從書上看到,在19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時,19歲的 坦伯頓,和太太共同決定,將每個月收入的一半儲蓄起來。雖然那時利息很低,但坦伯頓和太太咬牙撐下去。年近70時,坦伯頓已是美國首富,卻仍然勤於儲蓄, 因為他堅信,財富來自儲蓄,他要用一生去實踐。

【延伸閱讀】梁如婷的存錢訣竅
1.兼差開源
兼差開源
兼差開源
從學生時代一直到現在,假日都在圖書館打工,既能增加荷包收入、有機會免費看書,還能夠節省家裡的水電費。

2.善用時間
善用時間
善用時間
每天早晚坐火車通勤的2小時裡,可以看掉快半本理財書。上班空檔用手機下單,交易快速,且簡訊會回傳結果,不干擾工作,方便又有效率。

3.強迫儲蓄
強迫儲蓄
強迫儲蓄
每當薪水一入帳,就把6成的錢轉到儲蓄與投資帳戶,2成付房貸,剩下的才是生活費。中午用餐時間到銀行刷本子,向理專詢問有無更好的儲蓄與投資商品。

4.記帳節流
記帳節流
記帳節流
雖然物價猛漲,靠每天記錄帳目,花費一直控制在預算之內。另外,自製投資紀錄表,每季結算,才會清楚知道總資產成長的狀況。 【延伸閱讀】專家剖析梁如婷的理財
她的10個好習慣:
1. 強迫儲蓄
2. 兼顧工作和打工
3. 很早就開始記帳
4. 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標
5. 會設5~10年的明確目標
6. 用時間閱讀理財書報
7. 結交懂得理財的朋友
8. 只要一有錢,先想如何存,而不是怎麼花
9. 認為做投資是自己的責任
10. 投資紀律,嚴守停利停損
她要注意的問題:1.房貸策略
在房貸部分,潘若凌建議,除了可以在有錢時就還掉一些本金外,也可選擇雙周繳納等方式,讓自己的理財方式更靈活。
2.緊急支出
郭俊宏提醒,隨著年齡的增長,應預先考量不可預期的額外支出,如父母和自己的醫療支出。這可用記帳的紀錄去試算,了解新的支出變化對投資與儲蓄計畫的影響及因應之道。
3.資產配置隨著資產增加,郭俊宏提醒,梁如婷應該開始建立資產配置的觀念,開始學習多樣化的投資標的。當資金累積逾100萬元以上時,就要採取資產配置,達到追求獲利同時降低風險。
給她的建議:
1.一定要持續記帳
郭俊宏強調,記帳重點不只在檢視每月支出是否過高,也要記錄理財收入再做投資的過程和結果。如此,看到資產持續在累積,就有成就感持續下去。
2.投資不貪心,持續不中斷
潘若凌表示,一般人容易因為市場波動或生活費用超支,就暫停投資,這對於投資來說,尤其是定期定額投資而言,是最大的損失。

理財專家: 
潘若凌◎富邦銀行玉成分行白金理財業務副理
郭俊宏◎國際認證理財規畫顧問(CFP)

資料來源:Smart 智富雜誌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